一起嘗試練習稱讚吧!
我們把這些稱讚變成自然而然的過程中
同時也是在增加自己對這些事情重視程度的過程
我們會慢慢習慣稱讚那些小小、不怎樣的動作
不只是為了讓小朋友做的更好
也是因為我們知道這個些小小的動作
對小朋友跟作為大人的我們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為什麼稱讚很重要?
稱讚(又或者是肯定),在教養的過程中,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小朋友通過稱讚,學習知道怎樣表現是適當的、好的行為。也更讓他們知道怎樣的方向有助於自己努力、增強動機。
稱讚也可以將父母對於小朋友行為認同,傳遞給他們,增加進行這些正向行為的意願。
比方說,當我們看到小朋友很認真地嘗試把自己的襪子穿好,雖然可能只穿了一半,父母這時也可以給予稱讚:
「哇!你自己穿襪子好棒喔!」
小朋友就能知道,自己穿襪子是一件很棒的行為,並且更努力的投入這樣的行動。
當小朋友更願意自己來,那麼就更有機會看到小朋友把襪子穿好的機會,更為自動自發
如果我們進一步去稱讚小朋友:
「你這次把襪子拉好了,穿的好棒喔!」
小朋友就更能理解怎樣是穿好襪子,而且這樣的行為是被強化的
進而養成穿好襪子的習慣。
稱讚是在操控小朋友嗎?
稱讚孩子來讓他表現出大人喜歡的樣子,的確會給父母一些疑慮與擔憂。
謝謝你有這個細節的發現!代表您是個很細心的家長,在乎小朋友自主性與可能性。
在稱讚孩子時,我們並不是完全為了自己的方便而給予稱讚。
稱讚的目標在於提供孩子一個引導,讓他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安全的、被鼓勵的。
特別是孩子的年紀越小,他們對於自己要怎麼做,有時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給予稱讚,也可以有效協助小朋友找到如何行動的方向。
孩子能夠通過這個過程得到安心、知道該怎麼做的感覺,減少他們無所適從的擔憂。
大人可以提供小朋友更能安心的探索這個世界的機會
這是一個我們扶著小朋友一同前進的過程。
稱讚的原則
對年紀小的小朋友來說,他們理解的能力是有限的
他們可能自己知道自己被稱讚了
但稱讚跟行為間的因果關係,在他們心裡可能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稱讚時建議,稱讚與行為的間隔避免太久
不然孩子可能不太確定自己的哪一個行為是好的,被稱讚的。
同樣地,為了讓小朋友理解「行為」<>「結果」之間的因果關係
具體表達孩子的哪一個行為很棒,會比「非具體」的稱讚更有效果。
如何看待自己對於稱讚小朋友的不習慣?
如果覺得稱讚小朋友的自己,很尷尬、很刻意
有這樣的感覺也代表你希望自然而然,這是很棒的感覺。
有一些部分原因,可能是覺得我們要稱讚的行為是很細微的。
當我們逐漸將這些稱讚,變成自然而然的過程中
我們也是在增加自己對這些事的重視程度
我們會慢慢習慣稱讚那些小小、細微的行為
這些行動,無論是對小朋友跟作為大人的我們來說,都相當有價值
試著接納在一開始的尷尬和刻意感,體驗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