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小朋友在挫折中尋找機會
當我們有一個比較穩健的姿態去面對他們
他們自然也會比較能夠在線索明確的狀態下
學習到正確的方式面對這些挫折
並進一步增加自己對於面對未來挫折的信心。
成長的路途常常難以避免挫折,而挫折往往是痛苦的,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用盡自己的渾身解數避免掉可能遭遇挫折痛苦,這也代表當我們迴避挫折很可能也代表著我們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特別當我們還小的時候,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我們依賴環境面對這些挫折。因此小朋友面對挫折所產生的反應,常常就是向大人求助,可能是父母與老師,在理想的狀況底下他們會用滿是期待的眼神會並有禮貌的問:「幫我!」但是他們也很可能用一些比較強烈方式哭喊、丟東西甚至打父母來表達自己的需要,特別當那些挫折是來自於大人的要求時。
這些挫折通常來自日常生活,比如當他們到了該洗澡的時間卻遲遲不願意去洗澡的時候,開始跑跳、拖延或哭鬧;又或是對說好的約定耍賴,想通過撒嬌、討價還價來讓自己爽約。
當然也會有很不這麼日常的挫折,比方說重要的東西不見了不知道怎麼辦、突然要面對陌生的環境等等,這些變化讓他們原本覺得行得通的方法無效了。
挫折會讓小朋友不知所措,他們會採取自己可以做的一切嘗試平復自己的心情,換言之也是各種看起來沒有理由、看起來是鬧脾氣的行為,那麼做為大人的我們可以怎麼面對小朋友這些挫折反應呢?以下提供三點建議:
穩定自己的心態
我們必須先告訴自己,他們這樣子的反應確實不OK,但也不必要對他們不適切的挫折反應大作文章。穩定好自己的表情與音量,不需要做太大的反應去告訴。
嘗試忽略小朋友的干擾行為
忽略小朋友的干擾行為是對他們釋出一個明確的訊息:「這樣做是沒有用的。」這也是在告訴他們嘗試其他行動也許對他們比較有幫助。換言之,忽略並不是允許小朋友這樣做,而是讓他們知道這樣做對自己狀況沒有幫助。
找到小朋友正向的行為轉變
在忽略小朋友的負面挫折反應時,我們也可以留意小朋友有沒有表現出其他表現的不錯的地方,只要抓到機會,我們就可以告訴他哪邊他做的很好,通過稱讚的方式,我們協助他辨識哪些行動是好的、可以幫助他們面對現在的困難的。
而當然這是困難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自然也有自己的情緒在這個過程產生。但畢竟如果我們重心是要放在小朋友在面對挫折時,幫他們找到正確的反應方式。
當我們有一個比較穩健的姿態去面對他們,他們自然也會比較能夠在線索明確的狀態下學習到正確的方式面對這些挫折,並進一步增加自己對於面對未來挫折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