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
與家長一起從不同的角度看見孩子的光芒
是日好的心理評估最重要的目標」
兒童心理衡鑑(以下稱為兒童心理評估),是一段由臨床心理師與家庭共同理解孩子的旅途。陪伴家長一起了解及分析孩子的行為特質和心理狀態。協助孩子和家長都在發展的這條路上,更有方向與支持。
什麼時候可以做(需要做)心理評估?
- 孩子在居家日常、學校生活裡,出現了困擾他自己或別人的行為表現,例如注意力短暫不集中、人際關係不佳、在學習課業時有困難、情緒困擾等。
- 家長想要更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例如認知功能、學習技能、注意力表現、人際技巧、性格特質等,也適合進行心理評估。
你們提供哪些心理評估項目?
- 認知學習/智能表現:評估孩子的大腦與認知功能、優勢的認知領域、對於文字或圖像的表達或推理能力、記憶能力、視動協調處理速度等。(註:魏氏智力量表,2歲7個月以上可進行)
- 注意力表現:評估孩子的專心度、是否容易分心、衝動控制能力、對週遭環境的警覺性等。(註:克氏注意力連續性表現測驗(K-CPT 2、CPT 3),4歲以上可進行)
- 情緒與行為:評估孩子的氣質或性格特質、情緒困擾來源、令大人或同儕困擾的外顯行為、挫折忍受度較低、對批評感到敏感、對立反抗行為、固著或儀式化行為、特殊興趣、不尋常感官反應等。
- 人際與社會互動:評估孩子對他人的人際互動興趣與技巧、察言觀色能力、辨識與表達情緒的能力、與同儕的相處能力、團隊合作與溝通能力、交友狀態等。
- 學習困難與學習障礙:評估孩子在學業表現與技巧的學習上,是否存在困難。例如練習很久/大量補習仍然學不會、國字筆畫錯誤、記憶力不佳、注意力短暫、成績表現與孩子平常的狀態不相符、書寫速度緩慢、閱讀文字困難、難以寫出一篇完整的文章等。
國外延伸閱讀:美國心理學會的心理衡鑑定義
老師建議我帶孩子去做評估,是代表我的孩子有問題嗎?
- 當您收到可以帶孩子做心理評估的建議時,代表著孩子可能有一些行為特質,是值得被清楚地了解的。
- 心理師不會帶著「有問題」的眼光與孩子相處。反之,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特質,而也有他們自己發光的長處。有一部分,您也可以將心理評估,視為一種探索孩子優點能力的好方法。
為什麼心理評估需要一個小時以上?
- 心理評估不同於一般常聽到的醫學檢查(例如抽血、照X光),「心理狀態」是很難用單一儀器測量的人類元素。
- 心理師會透過細緻的會談與觀察,同時使用科學化的測驗工具,來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與外在行為的關聯性,因此需要一段時間的觀察。
如果我不知道該選哪一個評估項目怎麼辦?
- 當您想跟孩子前來進行評估時,所長或個案管理師會在一到三個工作日與您聯絡。在短時間內簡潔且切中要點地與您討論最適合的評估項目。
- 個案管理師皆受過張鈞皓所長的職前訓練,能根據您所在意或想評估的方向,建議最適切的項目。
- 如果學校老師有建議需要評估的項目(例如智力測驗、注意力測驗),或是本次評估有鑑定安置(幼稚園➝國小➝國中➝高中)的需求,也可以一起告知我們,將協助您做後續安排。
延伸閱讀:
我會不會看不懂心理衡鑑報告?
在每次的心理衡鑑結束後,臨床心理師會與您約定一個回到治療所領取報告的時間。心理師會用大約10到20分鐘的時間,與家長解釋報告的內容。
在日好做心理評估,跟在醫院做有什麼不一樣嗎?
- 心理評估與心理諮商相同,是預約自費制,因此不需要使用到健保卡,也不會建檔於健保醫療紀錄。
- 當您拿到心理衡鑑報告時,報告書的內容與精緻度與醫院並無太大的差異,所以在內容與評估項目上是沒有過多差異的。
- 如果要申請政府的發展遲緩兒童早療補助,需要醫院的早療聯合評估報告書。我們的心理衡鑑報告,雖然無法替代早療聯合報告書。但是您可以在日好進行評估後,將我們的心理評估報告提供給醫院,這能有機會在您在醫院評估時,避免重複進行,進可減少評估時間。(詳細情形依照各醫療院所不同而有所差異)
你們使用的心理評估工具是有效的嗎?
我們使用的評估工具,不僅與醫院使用的相同,它們也受到嚴謹的學術研究檢核,才可以被使用。因此在可信度與有效性上可以放心。
我該怎麼跟孩子說要帶他來做心理評估?
- 提前預告孩子要來做評估,這能讓孩子進到治療所時不會太緊張,也可以增加對於陌生環境的預先準備和安全感。
- 您可以跟孩子說:「今天我們要去找心理師玩遊戲/玩具、聊聊我們,或是你覺得想要說的事。不用擔心,我們(家長)會一起陪你,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問心理師喔。」(以上對話會根據孩子的生理年齡不同,而需要有些變換)
日好的心理衡鑑,皆會由接受過臨床兒童心理學、兒童心理治療、
行為科學等訓練的臨床心理師進行。讓我們與家長和孩子一起,走向更了解彼此的道路。
張鈞皓
臨床心理師/日好心理治療所所長